教你玩兒轉磁盤陣列
- 發布于:2022-07-20
- 共 253 人圍觀
“怎么樣,云MM,是不是很難理解?”
“有那么一點點吧,不過聽你這么打比方我多少明白了點,看來現在的電腦系統瓶頸就在于硬盤了。”
呵呵,別怕,一點也不復雜,這樣吧先放松一下,給你講個有關RAID的小故事吧!
RAID的英文全稱為“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翻譯成中文即為“獨立磁盤冗余陣列”,或簡稱“磁盤陣列”。由美國加州大學在1987年開發成功。 有些朋友可能會注意到,一部分主板說明書上會把RAID 解釋為“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即“廉價磁盤冗余陣列”。那么,這兩者間有區別嗎?我們來看一看RAID的歷史就明白了。1988年,加州大學David A. Patterson等人提出幾種新的磁盤組織方式,目的是用多個用于個人電腦上的廉價磁盤替代當時數據中心系統普遍采用的價格昂貴的SLEDs磁盤(Single Large Expensive Disks)。根據這一目的,David A. Patterson 等人首次使用了“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這一名稱。RAID被提出后,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并獲得了成功。后來,隨著存儲技術的發展,磁盤在價格上已經大大降低了,而性能也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如果再用廉價(Inexpensive)來形容組成RAID的磁盤就不合適了。 于是在后來,人們開始逐漸把RAID解釋為“獨立磁盤冗余陣列”。
“哦,原來RAID技術還有這么一段歷史呀,那么使用RAID后,它是怎么樣解決你剛才提到的問題的?”
“呵呵,好處可就多了,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我就揀幾個跟我們密切相關的講講吧。”
RAID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1. 提高了磁盤的存取速度 我們可以把RAID看做一種是由多塊獨立的硬盤(物理硬盤)按不同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盤組(邏輯硬盤),組成磁盤陣列的不同方式稱為RAID級別(RAID Levels)。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盤組就像是一個單獨的硬盤,用戶對磁盤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盤一模一樣,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因為把小容量的磁盤延伸為大容量的單一磁盤,用戶不必規劃數據在各磁盤的分布,這樣就提高了磁盤的工作效率。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用的“一卡通”,以前交電話費、水費、電費等要跑上好幾個地方,而現在只要我們把“一卡通”拿到銀行去,銀行就會幫我們交清所有的費用了,我們用戶面對的只是銀行一個單位,而不用管銀行與其他部門之間是怎么操作的。
2. 除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外,RAID還提供了很好的容錯功能。這對于服務器級的用戶是非常實用的,比如說大型的網吧,如果朋友們注意觀察,現在比較大型的網吧也用上了RAID熱備份功能,所謂熱備份是在建立磁盤陣列系統的時候,將其中一磁盤指定為后備磁盤,如果陣列中某一磁盤發生故障時,磁盤陣列即以后備磁盤取代故障磁盤,并自動將故障磁盤的 數據重建在后備磁盤上,因為反應速度非常快,再加上快取內存減少了磁盤的存取,所以數據重建很快即可完成。這樣一來,網吧的玩家根本意識不到服務器發生了系統故障。這跟我們前面提到的圖書館是一個道理,如果圖書館的圖書損壞,管理員就會馬上拿一本好書代替,而作為讀者絲毫不會受到影響。
3. 使用RAID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延長磁盤的壽命,為什么這樣說呢,我想用電腦的朋友們大都會碰到這種情況吧,某天打開電腦,忽然發現系統提示硬盤上有了壞扇區,里面的重要數據不斷的丟失。更要命的是如果是扇區損壞沒有被及時修復,硬盤上的壞扇區很可能會越來越多直到整個硬盤不能被讀取。壞扇區轉移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誕生的,當磁盤陣列系統發現磁盤有壞扇區時,馬上調用另一空白且無故障的扇區取代該扇區,以延長磁盤使用壽命,就好比一臺機器如果內部少了一個螺絲,雖然它表面上可以正常的工作,但時間一長將會給機器帶來致命的傷害,如果在故障剛剛發生時我們給機器換上一個好的螺絲,那么機器就會跟新的一樣了。
“怎么樣云MM,對磁盤陣列有了個感性的認識吧。” 我側過身子問道。
“恩,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看來磁盤陣列技術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明天我就去配臺有這個功能的電腦,不過到時候你可要教我怎么用呀,好像還分什么等級吧?”云MM問道。
“哦,沒問題,這樣吧我要去上班了,等下次有機會再跟你講吧”。
標簽: